广东金康投资有限公司
公司邮局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公司新闻
业界动态
政策法规
科技前沿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报道> 萍前

我科学家发现神经元突触发育新机制
发布时间:2006-5-11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958

    最新一期国际神经科学领域权威刊物《神经元》(Neuron)5月4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段树民研究员及学生沈万华、吴蓓等关于突触发育新机制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该杂志发表封面文章。

  突触是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需要经过突触这一“关卡”,突触前的神经元兴奋后释放出谷氨酸,在突触后膜上需有相应受体感受到,信号才得以完整地传递。神经科学家早期在脑内发现一类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的突触,通常称这种突触为沉默突触。这种沉默突触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功能的突触,这种转化可能与学习和记忆的基础原理有关,这引起了神经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经典的学说认为,沉默突触是由于突触后膜只表达NMDA受体但缺乏AMPA谷氨酸受体,相当于“聋子”,无法感受到信号,因而不具有信号传递功能。段树民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在突触发育早期,有一类沉默突触并不是由于突触后膜缺乏AMPA谷氨酸受体,而是由于突触前神经元不能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相当于“哑巴”,两个神经元之间信号无法传递了。他们还发现,增加突触前神经元的活动,可以将这种沉默突触快速转化为有功能的突触。进一步的研究还首次发现,这种转化是由于激活了突触前神经元小G—蛋白CDC—42,从而促进了神经递质谷氨酸释放。

  同期杂志发表评论指出,该工作“清晰地阐明了突触发育早期沉默突触转化为功能突触的深入机制……”很好地解释了“早期研究发现的一些互不联系的现象”。这一研究成果将对突触发育和突触可塑性研究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CopyRight@2006 广东省金康投资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齐富路自编888号齐富大酒店五楼520房      邮编:5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