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在政协委员王渝生看来,“培养新型农民”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更要“提高广大农民在精神层面的科学素养”。他认为:科学素质除了科学知识和技能这些“硬”指标外,更重要的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软”实力。他希望在今年的两会上能有更多的代表委员关注这个问题。
王渝生委员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并参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他告诉记者,最近几年他的一个疑虑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农民的科学素养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他说:“在农村某些地方,经济发展了,不是拿着钱发展教育、发展现代农业,而是修庙拜神,宣传迷信。事实证明,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不会因为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自然提高,因此,在农村物质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加强科学素质建设显得尤为紧迫。”
王渝生委员认为,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科学素养的提高一方面是向农民推广科学技术以发展现代农业;另一方面是让广大农民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最主要是提高他们制定公共政策和决策公共事务的能力。只有做到“软硬兼施”,广大农民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王渝生委员笑着说:“一定要让广大农民知道该不该修大坝、该不该修高速、该不该搞克隆研究,这都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问题。”
如果说王渝生委员是从科技的角度来关注农民科学素养问题,那么来自基层的文家庭委员则是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体会到了提高农民科学素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文家庭委员是安徽霍山县落儿岭镇党委副书记,在农村工作30余年。在谈到新农村建设时,他说:“农民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一直以来,广大农民对为致富而提高生产技能的教育培训有强烈要求,希望掌握发展现代畜牧、种植业的技术。不可忽视的是,培养农民的科学思想对建设新农村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文家庭告诉记者,本次两会他带来的提案仍是农村发展中提高农民科学素养的问题。
|